第 3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 3 章
晨霧散盡,曉光穿林,飛瓦青檐自水汽之中被剝離而出,漸漸現出崢嶸原貌。
靈堂諸事還不曾完全撤去,正堂壁上高懸著一幅先人遺像,其人廣平伯時震,軒然壯碩,身披甲胄,腰纏一柄三尺長的古紋寶劍,雙目炯炯,神態飛揚,呼之欲出。
時彧停在這幅畫像前瞻仰許久,思緒莫名。
“父親,我不會去找她的。”
時彧自己也不知道,他這是對父親說,還是在對自己強行告誡。
他想,既然沈氏不領情,不打一聲招呼就找好了退路,他也不必去阻攔了人家。
反正,父親將她從樂營裏救出來,給了她兩年安然無恙的太平生活,時家並不欠她什麽。
時彧在心裏,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。
“這是別人自己選的路,非我強逼,她就是上山做比丘尼,也不與我相關。”
“本來就是如此,難道我真要娶她?她比我年長好幾歲,又和父親……她本來就不該是我的。”
“父親,孩兒就要回長安述職。京都龍潭虎穴,人心鬼蜮,各懷算計,她一個孤女,我帶著她,對她也不是好事。”
盡管如此,時彧總忽略不掉心頭的慚怍。
他不守信用,他薄情寡義,實在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,有愧於先父的教誨。
時彧被這兩股在腦海中天人交戰的勢力夾擊得頭暈腦脹,終於無奈,脫力地靠向梨木太師椅椅背,長長地籲了口氣。
他這具身體,好像仍舊沒有從疆場那十日十夜之中緩過來,一直存在於緊繃的狀態裏。
只要稍感松懈,那麽周遭一切突如其來變動都有可能讓他風聲鶴唳,肌肉不受控制地虬結,並迅速冒出雞皮,然後他便會進入到一種備戰的狀態。
這一次,也只是稍作整頓,當耳中落入來歷不明的腳步聲時,時彧立刻睜開眼,倏然望外。
但見天光熾亮,身形挺拔健碩的男人迎光而來。
“時彧。”
來人年過不惑,神情九分的敬畏之中,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寵愛。
“孫叔。”時彧怔然迎上前。
孫孝業為時震舊部,曾追隨時震南征北戰,如今儼然也是朝廷的三品大將。
“你怎會從長安來?”
時彧立刻要安排孫孝業就座,對方緩緩搖頭,堅持要先為時震上三炷香。
禮盡後,就在掛畫前,孫孝業告訴時彧:“你臨危受命替父上陣,抗擊外辱有功,不日回長安,還要論功行賞,熠郎這次,是要加官進爵,越過我們這些不中用的老叔了。”
時彧汗顏:“不。時彧資歷尚淺……”
孫孝業撫掌:“你無須自謙。”
他嘆了一口氣,欣慰地按掌在時彧肩頭:“你的這些叔伯們,打了一輩子的仗,都沒有你此仗贏得精彩,贏得一雪前恥!”
說起打仗,孫孝業的嚴重冒出燦然精光,心向往之。
但想到也是因為這場大戰,廣平伯時震犧牲,孫孝業的情緒低落了下去。
他轉過話頭,問時彧:“你家中沈氏呢?”
孫叔竟知曉沈氏?
時彧頓時心虛惶惑,眼神閃避了過去,心頭暗忖:莫非當初父親有意納沈氏為妾,也告訴了孫叔?可是孫叔為何在此時突然問起沈氏,莫非他還知道了,父親臨終前將沈氏托付於我一事?
時彧的胸口如同揣了一只兔子,跳得飛快,背了良心的羞愧感,讓他無所適從,只能側過身,躊躇著道:“孫叔怎會問起沈氏?”
沈氏昨夜裏要走了一根登山杖,照時辰推算,此刻,只怕都快要上尼姑庵了。
孫孝業“哦”了一聲,並未察覺到時彧的異常,只是道:“故人之女,代問其安。之前時兄曾來信說,已經接回了沈氏,正打算納妾,我還沒道一聲恭喜,可惜了……”
時彧捕捉到關鍵字,一擡首,眼神露出錯愕:“故人之女?”
孫孝業頷首:“是啊。”
他見時彧不解,便反問道:“你可曾聽說過,沈馥之?”
時彧身為朝廷武官,從戎已有數年,軍旅生涯與沈馥之有過重合,對曾名噪一時的游騎將軍,自是也有過耳聞。
他實誠地點了下頭。繼而又想到,莫非,沈棲鳶是游騎將軍沈馥之之女?
少年胸口怦然:“沈馥之勾結北戎,被射殺於城門之外,部從充軍流放,女眷送入教坊,淪為樂籍。沈氏,與沈馥之有何關系?”
孫孝業皺起了眉,顯然很不樂意聽到時彧這樣說。
“沈馥之與我曾是同袍,我們一起在你父親麾下為將,隨你父親四處征戰。沈馥之是朝廷中一員不可多得的驍將,也曾多次救你父親性命,時彧,怎可如此落井下石。勾結北戎一事,從來都沒有實證,他是清白還是奸邪,尚無定論。”
時彧聽出,孫孝業對朝廷的判決並不認同,這番話若是傳出去是極其危險的,孫孝業肯對自己講,必是將自己也視作了極親之人。
時彧很感激。
孫孝業道:“平谷關之戰,你父親腹背受敵,損兵折將,若非沈馥之背著你的父親冒死突圍,時兄早已殞命,嘉蘭峪之戰,沈馥之率五百精兵馳援,沖入陣中,你父親這才得以與援軍裏應外合,打退賊寇。你父親曾經能把身家性命都交給沈馥之,反過來也一樣。”
時彧早已不是當年初出茅廬時孤軍奮戰、好大喜功,只顧自己突圍,而無手足袍澤之義的魯莽少年。
六年戎馬生涯,時彧懂得了何為家國大義,不再只會單槍匹馬地廝殺。
沈馥之,於父親,竟有諸般救命之恩、襄助之情。
難怪,父親明知沈馥之死於“勾結外敵”之亂,仍要冒險,救出他淪落樂營的女兒。
沈棲鳶是沈家孤女,先父摯交後人,父親當初說要納妾,多半也是為了照拂她餘生。
沈棲鳶仍是沈馥之的遺孤,罪名在身,若公然迎入時家,恐引人註目,暴露身份,給沈氏帶來諸多不便,所以父親只是說要納妾。
難怪,父親臨死之際,也不忘要托付沈棲鳶,讓他好生照顧沈氏。
少年攥緊了拳頭,忽地一拳砸落在自己腦袋上,惱火至極。
孫孝業沒看懂他的舉動,呆了一呆:“時彧,你這是——”
時彧回過神,朗潤如星的雙眸迸綻出熠熠光亮:“我做了一件蠢事!孫叔見諒,我這就去,把沈氏接回來。”
少年背影匆忙,幾乎不待孫孝業再問下文,那少年修長勁拔、猶如巖巖孤松的身影便繞過了門前影壁,於竹柏翠陰中消失了蹤跡。
松竹搖曳,亭亭如蓋。
日光如恢弘無比的畫筆,毫端抹過青檐,直滑向天穹之下巉巖聳立的連綿青山。
如潑墨一般,滿山鍍上金黃,那輝煌的日色暈染開來,溶盡了飛鳶的翅膀。
流轉呼嘯的風聲於此回響,時有猿啼,哀轉久絕。
沈棲鳶跪在佛堂前,眼眸輕閉,雙掌合十。
鴉色睫羽纖長而濃密,向下垂落,她祝禱的姿勢,虔誠而寧靜。
心無掛礙,無憂無怖。
她今天來,只願皈依我佛。
楹窗含著日影,映上女子漆黑柔軟的發,如雲的青絲,不著任何束縛,輕盈地披落於背心,如山間泉瀑一瀉流下。
佛家說,這是三千煩惱絲。
若斷絕紅塵,遁入空門,需割舍掉塵緣,絕了這數不清的煩惱。
沈棲鳶摸了摸身後柔順烏黑的長發,許今日,就是她這一生最後擁有它的時光了。
剃度的師太已經準備好了剃刀,她走到沈棲鳶的身後,聲音裏含著慈悲:“施主當真想好了,你即使剃度,也暫還入不得我們庵中的文牒,便同山下那些游行的野僧一般。其實,貧尼觀你六根未凈,不若,先帶發修行。”
沈棲鳶遲遲等不到剃刀落下,聽師太如此說,她笑了笑,語氣太平靜,浸透著她的深思熟慮。
“我已於塵世無牽無掛,留著一頭青絲,也沒有用處,求師太準允了我吧。我願終此一生,常伴青燈古佛,祈福誦經。”
師太於身後,深深垂首,念了一聲佛偈。
沈棲鳶現在還聽不懂,沒等師太開口,她已再度出聲:“您也說我有慧根。就請您,成全了我吧。”
靜慈庵的覺慧師太,守著山門四十年,看盡人間諸般世情,此前,也並非沒有遇見過執意要剃度出家的女子。
那女子,眼底燃著妒恨的火苗,因為夫君寵妾滅妻,她便執意上山削發為尼。
當她跪在佛堂前禱告,口中念念有詞,思緒卻一刻不離她的丈夫,與他丈夫的愛妾。
心意不誠,佛祖不留。
後來她的夫君來了,甜言蜜語將她哄了回去。
出山門之際,兩人冰釋前嫌,看似已經恢覆得如膠似漆。
覺慧師太搖頭嘆息,什麽也沒說。
過後兩年,那女子又來佛前,祈願她丈夫的愛妾腹中胎兒為女。
心願不誠,佛祖不允。
女子大鬧庵堂,推搡間失手將庵中一名年輕的女尼腹部刺傷,佛光普照之地,那日染了血光。
女子鋃鐺入獄,沒過幾日,她的夫君,將愛妾擡作了正妻。
從此,覺慧師太便想封閉山門,再不開放給香客,山中清寂了這許多年。
如今的覺慧師太,自知已到晚年,山中人煙稀少,比丘尼也走的走、散的散,她卻沒能找到一個能傳承衣缽之人。
或許潞州百世太平、風調雨順,紅塵中人,並未感覺到苦難,因此就不需來佛門避世。
沈棲鳶是這幾年,第一個叩響山門的女人。
覺慧師太看到了這個女子身上的萬念俱灰。
她只身一人,持一根登山杖,徒步來到這裏,所憑借的,幾乎僅僅只是最後一個信念。
雖然覺慧師太看不出那個信念是什麽,但她相信沈棲鳶絕不是一時意氣。
嘆了聲,覺慧師太無奈同意:“女施主心意已決,那麽,好吧。貧尼這就為你剃度,有朝一日女施主反悔,也可自行下山,靜慈庵絕不阻攔。”
沈棲鳶的烏發落滿衣肩,更襯其形容消瘦,色如皎月。
她將臉頰垂落,默默等候。
覺慧師太上前,右手手操剃刀,左手穩準地扶住了沈棲鳶的下頜骨面,第一刀,就要沿著沈棲鳶光潔嫩滑的額頭,刮向密集叢生的發根。
烏發迤邐,蜿蜒而下。
剃刀的刀刃貼著肌膚,那股寒涼之意,砭著人的骨頭,沈棲鳶肌膚戰栗,仿佛就連骨頭縫裏都冒出了一陣陣寒意。
就在第一根纖細長發,被鋒利的剃刀即將割斷之際,庵堂外,忽傳來一道響亮的制止聲。
“且慢!”
聲音無比熟悉,沈棲鳶險些回頭。
剃刀頓在了半空中,覺慧師太停止了剃度。
只見幾名比丘尼遮遮攔攔地簇擁著一名少年走來,少年身穿古銅綠蟒紋圓領袍,高束長發,腰纏嵌牡丹白玉鞶帶,足蹬海水江崖紋墨青長靴,雙眉攢峰,雙眼如電。
清貴矯矯,身如鶴立,覷之不凡。
年輕的比丘尼小聲道:“師太,他執意往裏闖,我們攔不住。”
覺慧師太並不曾怪責,如此人物,萬軍從中亦能來去自如,不是區區庵堂能阻。
“靜慈庵也謝絕香客,不知施主前來靜慈庵所為何事。”
師太面露微笑,不知為何,時彧看出她蒼老垂落的嘴角,隱隱露出一絲松釋的情態。
按下那股怪異的感覺,少年徑直大步來到沈棲鳶身旁,一指她:“沈氏是我家中之人,我是她的家主。依我朝律例,沒有我的準允,她恐怕是不能出家的。”
沈棲鳶被他的突然造訪驚到,又聽他說出這樣的話,茫然地挑起了眼簾。
時彧垂下俊容,與她視線相撞。
少年劍眉輕聳,墨潤的瞳仁之中泛著光,明晃晃、赤條條,任由打量,目不斜視。
沈棲鳶微楞,就聽他沈下嗓音,語氣不容拒絕:“跟我回去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晨霧散盡,曉光穿林,飛瓦青檐自水汽之中被剝離而出,漸漸現出崢嶸原貌。
靈堂諸事還不曾完全撤去,正堂壁上高懸著一幅先人遺像,其人廣平伯時震,軒然壯碩,身披甲胄,腰纏一柄三尺長的古紋寶劍,雙目炯炯,神態飛揚,呼之欲出。
時彧停在這幅畫像前瞻仰許久,思緒莫名。
“父親,我不會去找她的。”
時彧自己也不知道,他這是對父親說,還是在對自己強行告誡。
他想,既然沈氏不領情,不打一聲招呼就找好了退路,他也不必去阻攔了人家。
反正,父親將她從樂營裏救出來,給了她兩年安然無恙的太平生活,時家並不欠她什麽。
時彧在心裏,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。
“這是別人自己選的路,非我強逼,她就是上山做比丘尼,也不與我相關。”
“本來就是如此,難道我真要娶她?她比我年長好幾歲,又和父親……她本來就不該是我的。”
“父親,孩兒就要回長安述職。京都龍潭虎穴,人心鬼蜮,各懷算計,她一個孤女,我帶著她,對她也不是好事。”
盡管如此,時彧總忽略不掉心頭的慚怍。
他不守信用,他薄情寡義,實在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,有愧於先父的教誨。
時彧被這兩股在腦海中天人交戰的勢力夾擊得頭暈腦脹,終於無奈,脫力地靠向梨木太師椅椅背,長長地籲了口氣。
他這具身體,好像仍舊沒有從疆場那十日十夜之中緩過來,一直存在於緊繃的狀態裏。
只要稍感松懈,那麽周遭一切突如其來變動都有可能讓他風聲鶴唳,肌肉不受控制地虬結,並迅速冒出雞皮,然後他便會進入到一種備戰的狀態。
這一次,也只是稍作整頓,當耳中落入來歷不明的腳步聲時,時彧立刻睜開眼,倏然望外。
但見天光熾亮,身形挺拔健碩的男人迎光而來。
“時彧。”
來人年過不惑,神情九分的敬畏之中,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寵愛。
“孫叔。”時彧怔然迎上前。
孫孝業為時震舊部,曾追隨時震南征北戰,如今儼然也是朝廷的三品大將。
“你怎會從長安來?”
時彧立刻要安排孫孝業就座,對方緩緩搖頭,堅持要先為時震上三炷香。
禮盡後,就在掛畫前,孫孝業告訴時彧:“你臨危受命替父上陣,抗擊外辱有功,不日回長安,還要論功行賞,熠郎這次,是要加官進爵,越過我們這些不中用的老叔了。”
時彧汗顏:“不。時彧資歷尚淺……”
孫孝業撫掌:“你無須自謙。”
他嘆了一口氣,欣慰地按掌在時彧肩頭:“你的這些叔伯們,打了一輩子的仗,都沒有你此仗贏得精彩,贏得一雪前恥!”
說起打仗,孫孝業的嚴重冒出燦然精光,心向往之。
但想到也是因為這場大戰,廣平伯時震犧牲,孫孝業的情緒低落了下去。
他轉過話頭,問時彧:“你家中沈氏呢?”
孫叔竟知曉沈氏?
時彧頓時心虛惶惑,眼神閃避了過去,心頭暗忖:莫非當初父親有意納沈氏為妾,也告訴了孫叔?可是孫叔為何在此時突然問起沈氏,莫非他還知道了,父親臨終前將沈氏托付於我一事?
時彧的胸口如同揣了一只兔子,跳得飛快,背了良心的羞愧感,讓他無所適從,只能側過身,躊躇著道:“孫叔怎會問起沈氏?”
沈氏昨夜裏要走了一根登山杖,照時辰推算,此刻,只怕都快要上尼姑庵了。
孫孝業“哦”了一聲,並未察覺到時彧的異常,只是道:“故人之女,代問其安。之前時兄曾來信說,已經接回了沈氏,正打算納妾,我還沒道一聲恭喜,可惜了……”
時彧捕捉到關鍵字,一擡首,眼神露出錯愕:“故人之女?”
孫孝業頷首:“是啊。”
他見時彧不解,便反問道:“你可曾聽說過,沈馥之?”
時彧身為朝廷武官,從戎已有數年,軍旅生涯與沈馥之有過重合,對曾名噪一時的游騎將軍,自是也有過耳聞。
他實誠地點了下頭。繼而又想到,莫非,沈棲鳶是游騎將軍沈馥之之女?
少年胸口怦然:“沈馥之勾結北戎,被射殺於城門之外,部從充軍流放,女眷送入教坊,淪為樂籍。沈氏,與沈馥之有何關系?”
孫孝業皺起了眉,顯然很不樂意聽到時彧這樣說。
“沈馥之與我曾是同袍,我們一起在你父親麾下為將,隨你父親四處征戰。沈馥之是朝廷中一員不可多得的驍將,也曾多次救你父親性命,時彧,怎可如此落井下石。勾結北戎一事,從來都沒有實證,他是清白還是奸邪,尚無定論。”
時彧聽出,孫孝業對朝廷的判決並不認同,這番話若是傳出去是極其危險的,孫孝業肯對自己講,必是將自己也視作了極親之人。
時彧很感激。
孫孝業道:“平谷關之戰,你父親腹背受敵,損兵折將,若非沈馥之背著你的父親冒死突圍,時兄早已殞命,嘉蘭峪之戰,沈馥之率五百精兵馳援,沖入陣中,你父親這才得以與援軍裏應外合,打退賊寇。你父親曾經能把身家性命都交給沈馥之,反過來也一樣。”
時彧早已不是當年初出茅廬時孤軍奮戰、好大喜功,只顧自己突圍,而無手足袍澤之義的魯莽少年。
六年戎馬生涯,時彧懂得了何為家國大義,不再只會單槍匹馬地廝殺。
沈馥之,於父親,竟有諸般救命之恩、襄助之情。
難怪,父親明知沈馥之死於“勾結外敵”之亂,仍要冒險,救出他淪落樂營的女兒。
沈棲鳶是沈家孤女,先父摯交後人,父親當初說要納妾,多半也是為了照拂她餘生。
沈棲鳶仍是沈馥之的遺孤,罪名在身,若公然迎入時家,恐引人註目,暴露身份,給沈氏帶來諸多不便,所以父親只是說要納妾。
難怪,父親臨死之際,也不忘要托付沈棲鳶,讓他好生照顧沈氏。
少年攥緊了拳頭,忽地一拳砸落在自己腦袋上,惱火至極。
孫孝業沒看懂他的舉動,呆了一呆:“時彧,你這是——”
時彧回過神,朗潤如星的雙眸迸綻出熠熠光亮:“我做了一件蠢事!孫叔見諒,我這就去,把沈氏接回來。”
少年背影匆忙,幾乎不待孫孝業再問下文,那少年修長勁拔、猶如巖巖孤松的身影便繞過了門前影壁,於竹柏翠陰中消失了蹤跡。
松竹搖曳,亭亭如蓋。
日光如恢弘無比的畫筆,毫端抹過青檐,直滑向天穹之下巉巖聳立的連綿青山。
如潑墨一般,滿山鍍上金黃,那輝煌的日色暈染開來,溶盡了飛鳶的翅膀。
流轉呼嘯的風聲於此回響,時有猿啼,哀轉久絕。
沈棲鳶跪在佛堂前,眼眸輕閉,雙掌合十。
鴉色睫羽纖長而濃密,向下垂落,她祝禱的姿勢,虔誠而寧靜。
心無掛礙,無憂無怖。
她今天來,只願皈依我佛。
楹窗含著日影,映上女子漆黑柔軟的發,如雲的青絲,不著任何束縛,輕盈地披落於背心,如山間泉瀑一瀉流下。
佛家說,這是三千煩惱絲。
若斷絕紅塵,遁入空門,需割舍掉塵緣,絕了這數不清的煩惱。
沈棲鳶摸了摸身後柔順烏黑的長發,許今日,就是她這一生最後擁有它的時光了。
剃度的師太已經準備好了剃刀,她走到沈棲鳶的身後,聲音裏含著慈悲:“施主當真想好了,你即使剃度,也暫還入不得我們庵中的文牒,便同山下那些游行的野僧一般。其實,貧尼觀你六根未凈,不若,先帶發修行。”
沈棲鳶遲遲等不到剃刀落下,聽師太如此說,她笑了笑,語氣太平靜,浸透著她的深思熟慮。
“我已於塵世無牽無掛,留著一頭青絲,也沒有用處,求師太準允了我吧。我願終此一生,常伴青燈古佛,祈福誦經。”
師太於身後,深深垂首,念了一聲佛偈。
沈棲鳶現在還聽不懂,沒等師太開口,她已再度出聲:“您也說我有慧根。就請您,成全了我吧。”
靜慈庵的覺慧師太,守著山門四十年,看盡人間諸般世情,此前,也並非沒有遇見過執意要剃度出家的女子。
那女子,眼底燃著妒恨的火苗,因為夫君寵妾滅妻,她便執意上山削發為尼。
當她跪在佛堂前禱告,口中念念有詞,思緒卻一刻不離她的丈夫,與他丈夫的愛妾。
心意不誠,佛祖不留。
後來她的夫君來了,甜言蜜語將她哄了回去。
出山門之際,兩人冰釋前嫌,看似已經恢覆得如膠似漆。
覺慧師太搖頭嘆息,什麽也沒說。
過後兩年,那女子又來佛前,祈願她丈夫的愛妾腹中胎兒為女。
心願不誠,佛祖不允。
女子大鬧庵堂,推搡間失手將庵中一名年輕的女尼腹部刺傷,佛光普照之地,那日染了血光。
女子鋃鐺入獄,沒過幾日,她的夫君,將愛妾擡作了正妻。
從此,覺慧師太便想封閉山門,再不開放給香客,山中清寂了這許多年。
如今的覺慧師太,自知已到晚年,山中人煙稀少,比丘尼也走的走、散的散,她卻沒能找到一個能傳承衣缽之人。
或許潞州百世太平、風調雨順,紅塵中人,並未感覺到苦難,因此就不需來佛門避世。
沈棲鳶是這幾年,第一個叩響山門的女人。
覺慧師太看到了這個女子身上的萬念俱灰。
她只身一人,持一根登山杖,徒步來到這裏,所憑借的,幾乎僅僅只是最後一個信念。
雖然覺慧師太看不出那個信念是什麽,但她相信沈棲鳶絕不是一時意氣。
嘆了聲,覺慧師太無奈同意:“女施主心意已決,那麽,好吧。貧尼這就為你剃度,有朝一日女施主反悔,也可自行下山,靜慈庵絕不阻攔。”
沈棲鳶的烏發落滿衣肩,更襯其形容消瘦,色如皎月。
她將臉頰垂落,默默等候。
覺慧師太上前,右手手操剃刀,左手穩準地扶住了沈棲鳶的下頜骨面,第一刀,就要沿著沈棲鳶光潔嫩滑的額頭,刮向密集叢生的發根。
烏發迤邐,蜿蜒而下。
剃刀的刀刃貼著肌膚,那股寒涼之意,砭著人的骨頭,沈棲鳶肌膚戰栗,仿佛就連骨頭縫裏都冒出了一陣陣寒意。
就在第一根纖細長發,被鋒利的剃刀即將割斷之際,庵堂外,忽傳來一道響亮的制止聲。
“且慢!”
聲音無比熟悉,沈棲鳶險些回頭。
剃刀頓在了半空中,覺慧師太停止了剃度。
只見幾名比丘尼遮遮攔攔地簇擁著一名少年走來,少年身穿古銅綠蟒紋圓領袍,高束長發,腰纏嵌牡丹白玉鞶帶,足蹬海水江崖紋墨青長靴,雙眉攢峰,雙眼如電。
清貴矯矯,身如鶴立,覷之不凡。
年輕的比丘尼小聲道:“師太,他執意往裏闖,我們攔不住。”
覺慧師太並不曾怪責,如此人物,萬軍從中亦能來去自如,不是區區庵堂能阻。
“靜慈庵也謝絕香客,不知施主前來靜慈庵所為何事。”
師太面露微笑,不知為何,時彧看出她蒼老垂落的嘴角,隱隱露出一絲松釋的情態。
按下那股怪異的感覺,少年徑直大步來到沈棲鳶身旁,一指她:“沈氏是我家中之人,我是她的家主。依我朝律例,沒有我的準允,她恐怕是不能出家的。”
沈棲鳶被他的突然造訪驚到,又聽他說出這樣的話,茫然地挑起了眼簾。
時彧垂下俊容,與她視線相撞。
少年劍眉輕聳,墨潤的瞳仁之中泛著光,明晃晃、赤條條,任由打量,目不斜視。
沈棲鳶微楞,就聽他沈下嗓音,語氣不容拒絕:“跟我回去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